- 发布日期:2025-10-12 14:54 点击次数:53
——国际环保四联漫画大赛的十年童画征程
在大连,有这样一位推动者:他耗时十年,成功将一项地方性绘画赛事,培育为覆盖全国、并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的大型环保公益活动。他便是大连市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环保四联漫画大赛的发起人——张勇。
十年发展历程中,累计超200万名少年儿童,以四格画纸为载体,描绘出对蓝天、森林与海洋的美好向往;从 “阳光森呼吸” 到“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大赛主题持续深化,一场以童真为创作视角、以环保责任为核心内涵的启蒙行动,已在全球近70 座城市逐步开展,影响力不断延伸。
一盒水彩笔,种下千万颗绿色种子
2013年,张勇做了一个看似微小却意义深远的决定:创办一场以少年儿童为参与主体的环保四联漫画大赛。
“小时候,父亲送我一盒水彩笔,那是我人生第一套画具。”张勇说,“时至今日,我突然明白了色彩的力量——它不只是用来创造美的工具,更是孩子们表达内心想法、唤醒他人关注的载体。”
在张勇看来,童年时那盒水彩笔,就像一颗埋在心底的种子,让他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拥有表达环保心愿的权利与潜力。因此,在设计大赛机制时,他特意强调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我们不教他们画什么、怎么画,而是只问一个问题——你想对地球说什么?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视角和笔触,讲述对环保的理解与期待。”
展开剩余88%颁奖典礼上,张勇发表获奖感言
十年后,这颗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能播撒上百万颗关注环保的种子,是责任,也是一种承载。”张勇说。
四格之间,是孩子的世界,也是地球的未来。
四联漫画,顾名思义,是通过四个连续画面构建完整故事的绘画形式。这一形式不设专业技法门槛,降低了少年儿童的参与难度,同时明确要求作品逻辑连贯、主题突出,便于创作者清晰传递观点。
“四联漫画有其内在叙事逻辑,通常第一格呈现问题,第二格展现问题的发展或影响,第三格设计转折与应对,第四格传递希望与解决方案。”全国青少年环保四联漫画大赛一位评委介绍,孩子们在构思四格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主动观察环境现状、思考问题本质,“本质上是在进行一场微型的社会观察与环保思考,这份思考会自然融入画作。”
市民参观儿童环保主题画展
在大赛“塑战速决”主题年度活动中,12岁参赛者孙巍创作的《塑料的旅程》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作品中,第一格画着海龟误将塑料袋当作食物吞下,第二格呈现海豚被废弃渔网缠住的困境,第三格展现人类志愿者清理海滩塑料垃圾的场景,第四格则是海洋恢复清澈、鱼群欢快游动的画面。“画这四格的时候,我查了很多塑料污染海洋的资料,才真正知道塑料对海洋生物有多可怕。”孙巍说,这场创作也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现在我和妈妈去超市、菜市场都自带布袋,再也不用塑料袋了。”
从大连出发,让中国少年的声音响彻世界
这场发源于大连的青少年环保公益行动,历经十余年发展,早已突破地域局限,成长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民间环保品牌活动,成为对外展示中国青少年环保意识的一张闪亮名片。
回溯大赛起步阶段,2013年首届活动启动时便展现出强劲的社会吸引力,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征集的参赛作品数量庞大,一度堆满多间教室。十余年后的今天,大赛影响力持续攀升:每年有数十万中国青少年参与其中,通过四联漫画的形式表达对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切与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大赛的参与范围已延伸至全球近70座城市,累计吸引超过200万名少年儿童参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用充满童真的画笔传递环保理念,共同绘就了一幅跨越国界的绿色画卷。
值得关注的是,大赛的发展不仅体现为参与规模的持续扩张,更在于其环保倡导声音的不断放大——它让“保护环境”从抽象理念,转变为全球青少年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具体行动,推动环保意识在更广泛群体中扎根。
每年有超过数十万中国青少年参加四联漫画活动
政府搭台,社会唱戏:中国式环保的协同力量
这场从“一盒水彩笔”起步的民间行动,为何能十年不辍、越办越大?张勇的答案很朴实:“如果这个城市没有包容开放的心态,这件事根本走不到今天。”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届大赛启动时,教育局、生态环境局、文明办、团市委、侨联、文联等十家单位联合支持,形成了“全社会联动”的机制。“我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被托举着前行。”
大连市委统战部将四联漫画活动纳入党外知识分子探索实践有益尝试;市教育局将四联漫画纳入美育与环保教育实践内容;市生态环境局不仅提供宣传支持,更将赛事主题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重点结合,如海洋保护、空气质量改善等,让孩子们的创作真正“接地气”。
首届全国少年儿童生态环境四联漫画展开幕仪式合影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项发源于大连的青少年环保公益创新实践,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获得更高层面的关注与认可,实现了从地方探索到全国推广的跨越。
2019 年,人民日报社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报》正式加入大赛主办单位行列。借助这一主流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大赛优秀参赛作品得以面向全国范围展示,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与环保理念的传播覆盖面。
2021年,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以该大赛为基础,发起“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全国少年儿童生态环境四联漫画征集活动。截至目前,该全国性征集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标志着源自大连的这一青少年环保实践模式,正式上升为全国性的环保宣传教育行动。
“自大赛创办以来,每一届地方政府领导,只要了解到这是聚焦青少年环保意识培育的公益活动,都会给予支持,从不会说‘不’。”大赛发起人张勇感慨道,“从市级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到国家部委的主导推广——各级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对青少年环保意识长期培育的持续投入,才是这颗‘绿色种子’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根本土壤。”
家庭和社会共同托举青少年种下环保意识的种子
山海之间的绿色答卷:大连的生态底色
环保四联漫画大赛的种子,为何偏偏在大连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答案,就藏在这座城市的山水之间。
蓝天碧海 生态宜居之城
大连,依山傍海,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滨海宜居城市。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血脉。2024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3天(连续5年实现315天以上)。大连市连续5年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024年获评中国十大美好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小朋友参观环保主题儿童画展
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大连全面推进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40%;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风电、光伏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在生态修复方面,完成废弃矿山治理超万亩,滨海湿地保护面积不断扩大。
这座城市,不仅有蓝天碧海、绿树成荫的“颜值”,更有制度创新、全民参与的“内涵”。从“洁净城市”到“美丽大连”,从“河长制”“林长制”到“湾长制”,一套系统化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已然成型。
正是这样一座把生态优先刻进发展基因的城市,才能孕育出四联漫画大赛这样润物无声的环保品牌。“孩子们画的是远方,但他们的灵感,来自脚下的这片土地。”一位教师说,“他们画中的海鸥、星海湾、莲花山晨雾,都是真实的家园。”
画笔未停,童心不息
十年时间、200万名参赛少年、近70座联动城市——这组数据背后,是全国青少年环保四联漫画大赛从地方赛事到国际环保交流平台的蜕变。如今,这场大赛早已超越单纯的赛事范畴,成为集美育实践、公民意识启蒙于一体的综合环保载体,更化作一场从“发现环境问题”到“主动参与改变”的无声行动。
在大连市某社区举办的大赛优秀作品展现场,一位老年观众驻足画作前良久。“这是我孙子画的《未来的家》,画里有太阳能发电板、雨水回收系统,还有种满绿植的垂直花园。”她笑着向身旁人介绍,“以前我对环保没太多概念,看完孩子的画,才知道保护环境离我们这么近,现在我每天都会认真做好垃圾分类。”
当年曾在大赛活动中担任主持的一名小女孩,如今已主动投身环保事业,成为一名正式的环保志愿者
而在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的舞台上,10岁的参赛选手陈语竹曾勇敢站上讲台,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分享自己的环保感悟:“我觉得地球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也会‘生病’,而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能为地球治病的‘小医生’,我们手中的画笔,就是给地球做检查的‘听诊器’。”
她的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份来自青少年的环保热情,感染了在场每一位观众。
最让张勇动容的,是一位从小参与四联漫画大赛的女孩。女孩小学时便多次参赛,笔下的画作满是童真与对环境的关切。多年后,张勇偶然得知,这位女孩已在国内完成了环境相关专业的学业。而更让他心生感慨的是,女孩曾在一封回信中这样写道:“张叔叔,小时候参加四联漫画大赛,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保护环境从来不是大人的专属责任,而是我们每个孩子都该放在心上的事。当年大赛给的那盒水彩笔,我一直记在心里,从没放下过。”
“她没说要当画家,也没说拿过奖,”张勇回忆,“她说的是‘责任’。”
那一刻他明白:这十年播下的,从来不是比赛本身,而是一颗颗悄然生根的环保种子——它们穿越时间,在世界的角落,长成了守护地球的树。
张勇的那盒水彩笔,如今已化作千万支画笔,在全球少年手中传递。
“我们不培养艺术家,我们培养有责任感的地球公民。”他说,“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拿起画笔,这场童画征程,就永远不会落幕。”(来源:大连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于:北京市